×

新闻通知

新闻焦点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在渝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05    点击数:

6月1日至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重庆市中特研究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分中心和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杂志、中国社科院《国外社会科学》杂志和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协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该论坛旨在加强交流与合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社科院、《光明日报》理论部、复旦大学、国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兰州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24个省区62所部门、高校、党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重庆理工大学校办、宣传部、科研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161人参与了论坛。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主题发言和闭幕式四个部分。

在开幕式上,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致欢迎辞,李志雄代表重庆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对本次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同志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举办的国内外系列学术会议以及论坛的相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随后,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王胜同志发表讲话,开幕式由重庆理工大学纪委书记张绍荣同志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这一主要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第一阶段的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主持。  

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世界状况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的主旨报告。邓纯东以“当代世界四个现象与当代中国四个自信”为切入点,通过对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危机及后果;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后的现状;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功;西方敌对势力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表示敌视、原苏联东欧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近几年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复苏与兴起、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道路表示极大赞赏等四大现象的阐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西方普世价值论是荒谬理论;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和极强的生命力。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阐明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科学性、真理性,邓纯东强调,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建构逻辑”的主旨报告,金民卿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十分重要,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绝不是天生的更不是自发的,它是需要建构的。他指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有本质属性的绝不应泛化;第二,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发论;第三,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客观性存在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些主观性信念转变的问题。金民卿进一步指出,要增强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对其本质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合理性的价值有充分的肯定、对其强大生命力有坚定的相信,因此,金民卿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建构逻辑,应从过程性建构、认识性建构、价值性建构、信念建构四方面展开。  

接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要常学常新”的主旨报告。冯颜利指出,马克思理论博大精深,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坚定马克思主义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前提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自信,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崇敬之心对待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才能做到常学常新。马克思主义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坚定马克思主义自信的现实体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并且将重点应落在联系实际学。冯颜利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硕士生、博士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常学常新”关键在常学,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样去学”这样三个问题。

下午,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张静研究员主持。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作了题为“关于四个自信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刘志明认为,第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们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是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值得我们自信。它们是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大量事实证明我们有理由自信。第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需要我们真学、真做、真信、真用。首先,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什么,其次要在坚持中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做到与时俱进。最后,要不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随后,《改革》杂志社副总编、重庆社科院文丰安研究员作了题为“绿色发展:中国道路更加自信”的主题报告。文丰安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所谓绿色发展,即以生态文明为出发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它为突破我国发展困境提供价值引领和科学方法论指导,从生态文明高度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质,提升了中国道路自觉和自信。他指出,第一,绿色发展是和谐发展之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道路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具备合规律性,才能实现永续健康发展。第二,绿色发展是平衡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满足、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丰富中国道路的合目的性。绿色发展是我国解决生态矛盾,突破环境资源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第三,绿色发展是充分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亲生态优势,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实现绿色崛起,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接着,由中国社会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主任李瑞琴研究员进行发言。首先,她对27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从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背景作以简介,随后,以她宽广的国际视野,介绍了大量俄罗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民间活动,活动大概以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举办各类全国性展览、中小城市举行圆桌会议、图书展等三种形式进行。李瑞琴对上述现象作了以下分析:第一,“马克思是对的,他的预言几乎都成为现实”;第二,马克思没有走远,比我们想象要近得多;第三,本国惨痛的历史教训和中国稳健飞速的发展的鲜明对比使俄罗斯民众产生了复杂情感。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实践的回答,通过俄罗斯民间大量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活动,恰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过苏联剧变和近30年的历史沉浮,基于当代世界发展的对照,基于俄罗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俄罗斯人民已经能以沉静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作了题为“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的主题发言。徐茂华指出,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也就成为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也成为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这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的厚重性、高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人民性,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四个向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秀玲教授作了以“高校提升意识形态能力研究”为题的主题发言。孙秀玲首先强调了高校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就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解答,并结合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和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斗争工作的的具体实际,强调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下一个重要的任务。孙秀玲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思考:第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第二,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的政治生态。第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第五,创新手段方式,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  

江苏理工学院张晓忠教授作了题为“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的主题发言。张晓忠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这里讲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的时代变迁,源于五年来我们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共同构成这一思想的总体框架,其精神实质就是实现从大国迈向强国的理论,而“以人民为中心”乃新时代思想的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载入党章与宪法,必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航向。  

接下来的主题发言由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主持,首先,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张宏跃副教授作了题为“从十九大报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视野新诊断新部署”的主题发言,张宏跃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大的标志性变化是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从十九大报告与中看,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包括12个新论断、10项新部署。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中国视野与世界视野对接、政治视野与艺术视野交融、传统视野与现代视野并行、现实视野与未来视野结合、自信视野与自强视野统一。  

紧接着,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洁教授作了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的主题发言。郑洁指出,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创新了人类文化交流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培育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她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有:第一,构建移动互联网宣传平台;第二,确立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第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第五,打造国际文化品牌等。郑洁进一步指出,移动互联网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站在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以培育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价值导向,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沟通,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内驱力。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顺厚副教授作了题为“坚定对建设网络强国的高度自信”的主题发言。刘顺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的发展,围绕为什么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这个主题,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把我们党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主要从意义、价值取向、对策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建波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言。陈建波指出:第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神渊源,第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莫俊峰博士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基于方法论的视角”的主题发言。莫俊峰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中国化的体现。习近平提出的党员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创新成果。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主任李瑞琴研究员为本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作了总结发言。李瑞琴表示,本次论坛气氛热烈,讨论深入,成果丰硕,整场论坛主旨鲜明,切中时要,名家云集,研讨深入。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翠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论坛闭幕式并对请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致辞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致辞  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致辞

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王胜同志讲话

开幕式由重庆理工大学纪委书记张绍荣同志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作主旨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现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全国学术论坛闭幕式现场